继续,瞎聊一天是一天。
古代太监的天花板,是谁?
印象中能想到的是,秦朝的赵高、汉朝的“十常侍”、唐朝的高力士、宋朝的童贯、明朝的魏忠贤……
以上臭名昭著的太监,加起来够不到他的脚趾盖。
这个人,便是北魏历史上,头号权宦——宗爱。
历史上,有谋害后妃的太监,有残害忠良的太监,有疯狂敛财的太监,胆敢谋杀皇帝,而且连续做掉两任。
估计,只有宗爱一个人。
展开剩余87%宗爱,是根正苗红的鲜卑人。《魏书·阉官列传》用了八个字形容宗爱:
天性险暴,行多非法。本着“字数越少,事越大”的逻辑。可见,宗爱的残暴早已超出了语言形容的范畴。
早年,宗爱在雍州老家就是一个小混混,因为犯了事,被当地官府通缉。走投无路,主动自首,本以为能够争取一个宽大处理。结果被判了宫刑,送进宫里,成了一名宦官。
按理说,男人之势被去,这辈子就算完了。事情刚好相反,“宫刑一刀”仅仅是宗爱开挂人生的开始。
北魏是游牧鲜卑族建立的政权,民风彪悍尚武,有着深厚的慕强传统。人高马大的宗爱,身材魁梧、天生神力,进了皇宫后,在太监队伍里犹如鹤立鸡群一样的存在,立刻成了太监里最靓的仔。
凭借一副优质的躯壳,刚在宫里混了个脸熟,这厮就开始不安分,结果又犯了事儿,被道武帝拓跋珪轰出宫门,发配充军。
这一发配,便是十年。
十年中,宗爱可没闲着。在战场上,屡立战功,名声传到深宫之中,储君拓跋焘耳中。
拓跋焘是一代马上皇帝,继位后,开疆拓土,北击柔然,统一北方,结束十六国纷争,把北魏带进了全盛。
宗爱在战场的表现,深得太武帝拓跋焘赏识。拓跋焘赏识宗爱一副皮囊和一身武艺,就把宗爱召回宫中,提拔当了中常侍兼贴身保镖。
正平元年,宗爱赶上人生第一波大运,拓跋焘破格封宗爱为秦郡公。这一刻,宗爱走到了北魏红人榜,榜一大哥的位置。
但也正是从这开始,北魏的历史命运发生翻转。
拓跋焘一生酷爱打仗,一年到头在外御驾亲征,经常把朝政交给太子拓跋晃监国。
一边是精明能干的太子拓跋晃,一边是结党弄权的第一权宦宗爱。这样的权力分配,必然会导致太子党和阉党的火拼。
此时,宗爱俨然是北魏版赵高。可是,拓跋晃不是无能的胡亥。
拓跋焘在外征战,拓跋晃在家处理朝政时,对宗爱弄权深感不满,经常训斥敲打宗爱,摆清自己的位置,大魏是拓跋氏的大魏,它不姓宗。
宗爱听这话,很不爽。老子已经红到发紫,别看你小子是太子,信不信我让你今天闹得欢,明天让你拉清单。宗爱,因此恨上了太子。
太子不是吃干饭的,秘密安排给事中仇尼道盛、侍郎任平城暗中搜集宗爱的不法行为。准备趁父皇领兵打仗在外,弄死宗爱。
结果,还没下手。拓跋焘在灭刘宋的战争中,眼看胜利在即,行至长江北岸时,大军染上瘟疫,不得不班师回朝。
拓跋焘班师回朝,心里那叫一个郁闷。实现中原大一统,就差一步之遥,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宗爱敏锐捕捉到了拓跋焘的低落情绪,没等太子党揭发,恶人先告状,诬陷太子拓跋晃伙同仇尼道盛、任平城,私下倒卖军用物资。
拓跋焘“嗜战如命”,加上“渡江失利”,一听大臣倒卖军需物资,积攒多日的苦闷情绪,瞬间炸裂,稀里糊涂下令把仇尼道盛和任平城等太子近臣,全给砍了。
拓跋焘虽然没忍心对太子下手,可是太子自知大势已去,选择了自我了结。
太子之死,彻底把事给闹大了。
宗爱没有想到,太子如此脆皮,经不起打击。他是真没想过要太子的命,只想借此削减太子党势力,万没想到把太子气死了。
此时,宗爱内心真叫一个怕。如果拓跋焘将太子一块处死,倒也省心。拓跋焘杀光了太子近臣,唯独没有杀太子,在宗爱看来,拓跋焘非常喜欢这个儿子。
皇帝喜欢的儿子因自己告状,死了。万一哪天,他想明白了这件事,会不会把怨恨发泄在自己身上。当年,西汉“巫蛊之祸”致太子刘据惨死,等汉武帝幡然醒悟后,所有参与围剿太子的人,无一幸免。
想到这,宗爱绷不住了。
为了让眼前的“绷不住”能够绷住,宗爱想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绷不住的想法——做掉太武帝拓跋焘。
自从大好儿拓跋晃抑郁而死,拓跋焘无时无刻不活在自责中,整个人颓废了,每天靠酒精麻醉自己。
次年(正平二年)二月,春暖花开。拓跋焘带着宗爱一行人,外出游猎散心。晚上,拓跋焘又因思念儿子,喝了个不省人事。
宗爱一看,天赐良机,成败就在今晚。他支开侍从,抄起枕头将拓跋焘活活捂死。
堂堂一代人皇,死在一个太监手里。太武帝这一生打遍天下无敌手,用这样的方式收场,真叫一个窝囊。
第二天,宗爱假装不知道,早晨请安时,谎称皇上酗酒暴毙。
太子死后,宗爱在北魏朝野一家独大。如今,皇帝也死了。另立新君一事,宗爱最有话语权。
立谁当皇帝,拿屁股也能想出来,肯定首先年幼的,便于控制。
宗爱想立皇太孙拓跋晃之子拓跋濬。可是,尚书左仆射兰延以宦官不得干政为由,拒绝了宗爱的提议,一致要求从拓跋焘的儿子里,依次递补,二皇子拓跋伏罗英年早逝,皇位自然落到三皇子拓跋翰头上。
问题是,拓跋翰跟大哥拓跋晃是一伙的,恨死了宗爱。
宗爱料到,拓跋翰登基之日,便是自己将死之时。于是,又临时策划了一场惊天阴谋,秘密将拓跋焘小儿子拓跋余接入宫中,伙同一伙小太监,控制住赫连皇后,矫诏宣兰延入宫议事,在半道上埋伏了三十名宦官,将兰延击杀。
随后,宗爱找到拓跋翰的藏身之处,将其谋害。
拓跋余登上皇位后,年纪虽小,但对皇位来源非常清楚。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傀儡,干脆破罐子破摔,沉浸酒色不能自拔。
所有事都交给宗爱去处理,还把宗爱提拔为大司马、大将军,加封“冯翊王”。
拓跋余登基不到一个月,北魏国库就被他掏光了。钱主要花哪去了?一部分被他喝了酒,一部分被宗爱拿去收买了人心。
一连喝了半年的酒后,拓跋余终于醒酒了,他突然意识到祖宗基业不能毁在自己手里。必须振作起来,铲除宗爱这颗毒瘤,让北魏重回“太武中兴”。
没登拓跋余动手,宗爱再一次先下手为强,在拓跋余祭祀宗庙准备回宫时,将其谋害在宗庙寝室。
可怜的拓跋余,在位七个月,醉了六个月,最后一个月准备大干一场,结果反被大干了一场。
弄死拓跋余后,宗爱学起了赵高“秘不发丧,封锁消息”,随军护驾的禁卫军首领刘尼获知这一情报后,被宗爱的疯狂行为,吓尿了。
连续弄死了两位皇帝、一位太子、一位皇子,这种人换作谁,不害怕。
刘尼立刻将情报通知殿中尚书源贺。源贺急召次辅陆丽商议,二人一拍即合,拥立拓跋焘之孙、拓跋晃之子拓跋濬为皇帝。
源贺下令,由长孙渴侯带重兵掩护陆丽到高阳王府迎驾。陆丽骑马飞奔拓跋濬的高阳王府,不等拓跋濬反应过来,下马单手夹起拓跋濬,一路狂奔折回皇宫。
众人赶紧给拓跋濬穿上龙袍,戴上皇冠,拓跋濬在一片懵圈中,坐上了龙椅。
等拓跋濬登基后,刘尼再率禁卫军杀奔宗庙,对宗爱大声喊道,宗爱弑君,如今高阳王已经登基,弃械者可免一死。
众人一听,树倒猢狲散,纷纷放下武器,豪横一时的宗爱,最后被拓跋濬处以极刑,诛灭三族。
一年做掉两位皇帝,宗爱这一生,简直了……
发布于:山东省九鼎配资-配资世界门户-杠杆配资app-成都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