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政府宣布,从8月1日起,对日韩等14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25%到40%的惩罚性关税。日本、韩国的进口商品,将面临25%的税率,紧接着马来西亚与哈萨克斯坦也在列;南非则被征收30%的关税,而老挝和缅甸的关税甚至高达40%。
白宫给各国领导人发出了“礼貌信”,但里面夹带着威胁:要是敢反击,恐怕要迎来更狠的二次加税。表面上看,这政策是对贸易伙伴的,但实际上,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的消费者。比如说,日本的汽车和韩国的电子产品一涨关税到25%,价格就跟着升,进口商也只能把这成本转给咱们的老百姓。
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,美国每天大概有九成的日用品得靠进口来满足,而国内基本没有自主生产的能力。这些贸易伙伴们可不会帮着承担这关税的成本——每涨1%的关税,最后都得由咱们美国人买单,账单上那数字可得跳一跳。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提醒大家,随着库存堆积快要用完,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会在四季度达到顶峰,美国银行还预测,通胀水平可能冲破3%的关口。
盟友们在大国的压迫下不免露出点无奈的神情。虽说韩国总统李在明还在努力修复关系,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在谋求战略平衡,可一旦那25%的关税大棒一落,两国的经济局面无疑会雪上加霜。更精彩的是,受损的国家们开始加快“向东看”的步伐:日韩两国纷纷重新审视对美的依赖,而东南亚国家也在集体转变策略,越来越多地加深和中国的产业链合作。特朗普原本想着把中国孤立起来,没想到反倒无意中帮中国“扫清了”竞争障碍——因为中国的商品在贸易战中韧性十足,被只加了5%的关税,而他国商品却背负着25%的高关税,价格差高达20%,让全球的采购订单像潮水一样奔向中国制造的工厂。到2024年,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,韩国和中国的贸易更是涨到突破3200亿美元。在RCEP这个框架下的关税减让,也在加快区域经济的融合速度。
看过去的历史,每当经济陷入困境,那些极端的思想就像春风一样找到了生长的土壤。克罗地亚一位右翼歌手马克·波克维奇在演唱会现场,居然有50万人齐声行纳粹礼,场面那叫一个震撼欧洲,真是令人震惊。得知道,克罗地亚的总人口才300万出头,竟然能有这么多人成为“粉丝”。在西班牙,桑切斯总理也不是吃素的,他坚决拒绝特朗普关于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%的提议,这要他跨过一条“红线”——要么加税,要么减少福利,闹得整个国家都不太平。比利时、卢森堡等邻国也是抵触情绪浓厚,北约内部因为利益分配不均,裂缝越来越大。美国国内形势也不乐观,政治极化变得更加严重,佛罗里达和威斯康星的选民对共和党的支持跌到了谷底,底层老百姓把这些不满都推到了移民和外部竞争身上,给那些极右翼势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
特朗普那套政策套路正渐渐形成一个挺危险的死循环。一个劲儿签《大而美法案》,给富豪和大公司减税,预估十年内会多出3.3万亿的财政赤字;同时,又挥舞关税大棒,试图通过“开源”来弥补缺口,可结果却把通胀压力转嫁给普通百姓。更狠心的是,这个法案还能让大概1700万美国人丧失医保,而医院因为资金短缺,也迎来了倒闭的潮汐。这种劫贫济富的财政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像双刃剑一样互相叠加,变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残酷寓言。里面提到,年收入超过一百万的纳税人,税后收入能多涨3%;企业的税率也会永久降低到21%;可食物补贴和医疗救助的削减,就直接打击了最弱势的群体。
大家都知道,历史上这教训绝不是没有的。八十年前,战火纷飞中,大家齐心协力对抗法西斯,形成空前团结;而倘若看看今天,单边主义的关税战事,却让全球经济的版图被重新划分,关系变得更复杂。从1930年的《斯姆特—霍利关税法》说起,它让美国的平均关税飙升到60%,结果全球贸易额猛跌了66%,美国的汽车工业产能也跟着缩水了72%。换句话说,特朗普现在推的关税策略,正是在走前人的老路:欧盟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开出25%的关税,日本汽车企业预计到2025财年会亏超190亿美元,韩国三成的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危机。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,任何试图通过“邻居不好打”来保护自己利益的政策,最后都只会伤害自己。
当美国的消费者为关税埋单,盟友们不得不转向中国,而一些极端思潮则趁机崛起,特朗普标榜的“美国优先”反倒变成了全球经济的一个不稳定因素。历史告诉我们,贸易保护主义就像喝鸩药,越喝越上瘾,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。只有大家携手合作,实现共赢,才能开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在这个彼此紧密相连的世界里,单边主义的关税大棒,最终只会砸到挥舞大棒的人自己头上。
九鼎配资-配资世界门户-杠杆配资app-成都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