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砰!”一声巨响,咸阳王宫内,秦王政愤怒地将酒樽摔向地面,四周的宫女和内侍被惊吓得纷纷跪倒,整个宫殿陷入一片死寂,“这等狂徒,也就这点冷耐,罢了,赏赐他!全部赏赐给他!”
内侍赶紧答应,察觉到秦王政仍旧怒气冲冲,似乎怒气未消,于是急忙带着随从离开了宫殿。等到宫殿内恢复宁静,无人打扰,秦王政却悠然地斜倚在榻上,脸上的怒气一扫而空,嘴角勾起一抹微笑,带着戏谑的语气骂道:“这老东西!”
秦王政对此感到心疼,却又深感安心,这位臣子便是始终紧随其后,辅佐他创下辉煌战功的老将王翦。赢政之所以对王翦既有爱又有恨,这一切还得从王翦参军的故事讲起。
先贤之后,同袍之盟
王翦,出自频阳东乡,根据正史所载,他乃周灵王太子晋之裔,属于王族血脉。周天子势力衰微,王族后裔四处流散,丧失了原有的特权,历经数代繁衍,最终与普通百姓无异。
展开剩余91%王翦诞生之际,其家族已显颓势,尽管家境普通,王翦却接受了严格的教育,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,他武艺超群,精通兵法,自小便立志于驰骋沙场。
十六岁那一年,王翦踏入军旅,担任了一名普通士兵,肩负起守护王城的重任。某日,国相吕不伟的车队路过,刺客企图行刺,王翦随同护卫队伍一同保护国相。吕不伟在观察中,发现这名士兵武艺高强,举止从容不迫,心中不禁对他产生了好感。
秦王政正急需一位武艺高强且年轻有为的少年,因此决定将王翦调入自己的贴身护卫队。王翦凭借其卓越的武艺和坚定的忠诚,迅速吸引了秦王政的注意。
王翦能够紧随秦王左右,他的行事愈发稳重而周密。记得有一次,在陪同秦王外出途中,遭遇了刺客的袭击。刺客武艺非凡,其他侍卫纷纷落马,唯有王翦,他拼尽全力,毫不退缩,最终将所有刺客斩于马下。
那名最后的刺客虽被击倒,气息尚未断绝,他仍将手中的短剑掷向了秦王。突变发生,王翦来不及闪避,便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,用自己的躯体挡下了那致命的一击。秦王政侥幸逃脱了死亡的威胁,然而王翦却因此身受重伤,险些丧命。
挚天保驾,赢政夺权
此事过后,秦王政对那位不起眼的侍卫产生了新的认识,待王翦康复之后,特意提升他为侍卫长,并询问:“你曾救我一命,你希望得到何种奖赏?”王翦跪拜在地:“对君主的忠诚,乃我分内之事!”
秦王政对王翦坚守职责的回应感到十分满意,他说:“无妨,朕欲赐你奖赏,你尽管开口!”王翦再次跪拜,表达自己的心愿:“臣并无其他奢求,只愿有朝一日能上战场,为陛下开拓疆土!”
秦王政闻言大悦
今日你所愿,我心有所记,待我登基治理朝政之时,定会满足你的愿望,让你成为我统一天下的大将军!秦王政明白,当前的障碍主要来自国相吕不伟与太后两方面,而那些刺客的行动,很可能也是出自他们之手。
秦王政以遭受刺杀为借口,进行了彻底的调查。他调动了暗中积蓄的力量,最终搜集到了太后与嫪毐通奸并生子的确凿证据,以及派遣刺客刺杀秦王和驾崩的实证。王翦接到秦王的命令,迅速率领军队将面首嫪毐及其两个儿子逮捕归案。
秦王政处决了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,对嫪毐实施了车裂之刑,母亲赵太后则被迁往他宫软禁。吕不伟因与赵太后结党营私,同样遭到罢免并受到惩处,自此秦国的权力完全落入秦王政的掌控之中。
秦王政在夺取政权之后,履行了对王翦的承诺,将这位心腹大将派往战场指挥作战。王翦不仅武艺高强,更以其卓越的谋略著称,在战场上,他成为了嬴政最为锐利的武器。
攻城掠地,战功赫赫
秦王政十一年,秦国实现了政权的统一,百姓生活富足,军队力量强大。在这片土地上,赢政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,于战场之上揭开了帷幕。王翦率领秦军,与赵国名将李牧在战场上对峙,双方各有胜负。
经过数场激战,王翦向秦王政秘密进言:“在战场上,秦赵双方各有胜负,然而我军长途跋涉,随着战事持续,消耗日益加剧!不如采取智谋,诱导赵王自行削弱自身实力!”秦王政听后,认为其言有理,大力支持。
王翦暗中策划,赵国国内顿时谣言四起,传言李牧与他暗中勾结,意图背叛国家。赵王的侍卫在李牧的府邸中,果真找到了李牧与王翦之间的秘密信件,赵王得知此事后,愤怒不已。
李牧并未与王翦密谋此事,所有关于此事的传闻和证据,均系秦国派遣至赵国都城邯郸的间谍所为。此外,那份密信也是由秦王指使他人伪造的。同时,王翦还用重金收买了赵国的高层贪官。
赵王采纳了官员的建议,果真在战事进行之际更换了将领,将李牧召回并关入监狱,同时,在赵国贪官们的煽动和推动下,李牧的处境愈发艰难。
牧车破裂,李牧不幸丧命。赵军失去主帅,如同群龙失去头领,秦军如同狼群闯入羊群,势如破竹,顺利地灭亡了赵国。
赵国为其先锋,随后以燕国太子派遣刺客刺杀秦王政为借口,王翦率领军队北上至易水,大败燕军,太子丹亦被处决,燕国随之覆灭。王翦收兵后继续作战,不久魏国亦沦为秦国的郡县之一。
秦王政二十一年,除了秦国,其他六国中唯有楚国尚存。为了捍卫国土,楚国派遣了著名将领项燕,率领四十万精锐之师,与秦军展开了激战。与此同时,在秦军阵营,秦王政意识到王翦年事已高,于是着手选拔新的将领来统领军队。
朝堂之上,秦王政问手下将军,楚军号称四十万大军迎战,我军将派出多少军力为佳?言毕,将目光投向老将王翦,王翦上奏:“依微臣拙见,需要六十万兵方能灭楚。”
六十万大军,远征楚地,粮草军费将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,若战况有变,极有可能对秦国形成严重影响,秦王政眉头紧皱,又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小将李信。
李信年青气盛,朝堂之上慷慨陈词,认为王翦所言六十万大军,过分谨慎,自己若为统帅,二十万大军足矣!秦王大喜,马上封李信为伐楚统帅,领兵二十万,本日出兵。
王翦心知秦王嫌自己垂暮,便称病回频阳隐居。李信二十万大军直扑楚国,而项燕使用李信年青高傲的性情弱点,先将老弱残兵对阵,
趁着李信轻敌,再派精锐闪击秦军。
秦军在王翦隐退后,终于遭受了最惨重的败仗,项燕直接灭秦军两营之兵,连斩秦军七个都尉,一时间秦军大北,逃兵四散溃逃,粮草辎重无不损失惨重。
贪钱好色,安享晚年
兵败的音讯传回咸阳,秦王政闻讯大惊,痛悔自己不能王翦老臣谋国之言,连传令连夜赶往频阳,去向王翦致歉讨教。而秦国兵败的音讯传至频阳,王翦同样不能平静。
王翦之子,车骑将军王贲得知秦军战胜的音讯非常兴奋,连夜赶往频阳向父帅报告。碰头才发现王翦不光没有丝毫喜色,反而一脸愁容,十分纠结,不禁奇怪。
“秦军大北,证明父亲推测正确,闻王上向频阳而来,正是要重用父亲伐楚之兆,父亲为何闷闷不乐?”
王翦叹气:“伐楚全国大势,有何愁?我愁的是你我下场啊!王上未听我之言,反而用李信,便是忌惮我掌兵权久,恐危及江山,现在王上都不及你父正确,恐你我父子,灭楚之后,无葬身之地矣!”王贲听后,公然忧惧。
急问王翦:“事已至此,父亲有何计划?”王翦摇头不语。几日后,秦王政公然赶至频阳,探望王翦,言词诚恳,请王翦出山。
王翦诚惶诚恐,佩服于地:“王上王旗指向,老臣剑锋所向,敢不肝脑涂地?但臣毕竟年老,恳请在出征前,允臣所请,臣敢不赴汤蹈火?”秦王政闻听,慨然准其上奏,允诺无所不应!
王翦见秦王政容许,便提要求:“伐楚有必要率六十万军队,万不能少,请王上调王贲来做前锋;臣已垂暮,需积福子孙,请王上赐黄金万两,宅地百处,臣万世感泣!”
秦王政万没想到王翦除了军力以外,竟然向自己要钱要地,还一要便是万两黄金,虽然肉疼,但只能悉数答应,所以王翦马上返回咸阳,预备点兵出征!
临近出征,王翦反而又不安起来,直至领兵离开咸阳赶赴楚国郢都,王翦方又派人上奏皇王政,再次提出要求:秦王政幼女华阳公主,年方18岁,求赐与王翦为妻!
秦王政闻言,公然大怒,但反思几回,又转怒为喜,慨然应诺,派内侍赶上部队宣旨赐婚,待大军凯旋,立即举办大婚典礼。王翦感激涕零,放心率兵向郢都而去
面临楚将项燕,王翦故计重施,再次买通楚国的大臣,并在楚地传项燕投秦的流言,楚王本就昏庸,闻言惊怕不止,忙急召项燕撤兵进宫治罪,楚军闻讯亦人心惶惶。
王翦抓住楚军军心不稳,临阵换将的时机,精锐部队大举进攻,闪击楚营。刚刚对秦取得胜利的楚军,本就军纪松懈,再加上主将被换,乍遇进犯,军心大乱,一溃千里。
王翦乘胜追击,一举灭了楚国,成果秦王政的全国一统的大业。而王翦率兵回国之后,第一时间交回兵权,向秦王政讨要许诺自己的金钱和宅地后,再次提出隐退归田。
得到了许多的赏赐后,王翦更以70高龄与年方18岁的华阳公主利成婚,顺利成为皇亲国戚,得以安熟晚年,让秦王政无比肉疼,却安心无比。
最后:
王翦身为前朝王族后裔,为秦王政掌兵权多年,眼见秦朝将一统全国,以秦王政多疑的性情而言,王翦肯定会由于功高震主被其猜疑。这种猜疑,在李信战胜后到达顶峰。
而王翦为了保全全族,只能以行意向秦王政来证明自己的诚心,他要钱、要地、要美人,表现自己贪钱贪色,看起来胸无大志,贪图享乐,却正对了秦王政的胃口。
贪钱好色,没问题,赏赐让你享用便是,若王翦得立大功又不好财色,那样的话秦王政才会真正的睡不着了,恐怕王翦一族的末日也就到了。
发布于:山西省九鼎配资-配资世界门户-杠杆配资app-成都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